张家界地貌景观的美学价值,既表现在它的外观上,又隐藏在它的内涵中。由于发展阶段和发育程度的不同以及不同地域岩石节理密度和流水条件的差异,地质公园内展现了平台、方山、峰墙、石柱、石峰、峰丛、石门、天生桥、峡谷、障谷等众多地貌类型和数以千计、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个体地貌形态。其中以峰林地貌形态最具代表性。在公园86km2核心景区范围内,发育了3100多座峰柱,分布密度为37.5座/km2。峰顶与地面的高差数10m至400m,群峰如林、峭壁直立、沟壑幽深、溪流环绕,组成了规模恢弘、气势磅礴、变幻莫测、神秘深奥、美仑美奂、无与伦比的、具有强烈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地貌景观。特别是当群峰间云海翻滚、汹涌澎湃、奇态百出,为烟雾缭绕、雾霾密布、峰峦时隐时现、瞬间万变的时候,人们也会随之思潮起伏、浮想联翩。张家界地貌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能进入人的灵魂,影响人的意识。
自1979年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初访张家界为其地貌景观之美所震撼,并大力推广以来,张家界地貌的美学价值已为国际国内社会各界人士所赞誉,并产生了许多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作品和画派。张家界地貌的美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美学本身,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中华民族习惯于把理想中的至善至美的地方比作人间仙境,张家界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人间仙境,人们正在大力保护和改善这里的地质遗产和生态环境,努力使之成为真正的人间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