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于2005年2月12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以中生代火山地质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公园由温州雁荡山(主园区)、方山—长屿硐天(东园区) 和楠溪江(西园区)组成,总面积为298.8平方公里。
主园区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区域火山带中白垩纪(距今约一亿多年)破火山的杰出代表,是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一山一石记录了白垩纪复活型破火山的演化历史。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素有“寰中绝胜”, “天下奇秀”的美誉,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开发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淀积了千年山水文化与宗教文化。沈括、徐霞客等数百位历史名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公园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目前公园内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91.7%,种子植物 1400 多种,木本植物 500 多种,其中雁荡润楠、雁荡山三角槭等是雁荡山特有的植物,还有细茎石斛、三叶崖爬藤等珍贵名贵药材,有猕猴、黄麂、獐、大灵猫、穿山甲等珍稀动物,鸟类 140 多种。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每立方厘米26000个,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每立方厘米33000个,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东园区长屿硐天是历史悠久的古采矿遗址,为1500多年人工采石留下的硐群景观,共留下28个硐群、1314个硐体,硐群相连,硐体形态奇特,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廊,是采矿工程与工艺史的真实记录。园区在完好保存山体、植被、水体的情况下,成功完成大规模取石,并利用采石遗址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园区遗迹保存完整,石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西园区楠溪江,它以水美、岩奇、林秀、瀑多、村古而闻名。楠溪江全长139公里,河流柔曲摆荡,水流急缓有度,绿色滩林与白色岩滩相间,两岸的奇岩削壁错落有致,堪称为一条生态完整的风景江。楠溪江山水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与环境和谐的古村落,浓厚的耕读文化和永嘉学派、永嘉昆曲等展示了楠溪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江。
欢迎您走进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欣赏流纹质火山岩的独特景观,解读白垩纪火山大爆发的科学故事,体验古采矿工程之奇特和河流生态之美,追踪山水文化、火山文化、耕读文化和宗教文化。




|